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焊所)始建于1956年,原为机械工业部直属的事业单位,是中国焊接技术研究与工程化应用方面最具综合科技实力的国家级科研机构,是全国焊接行业归口单位,是中国焊接协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和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1999年7月完成科研院所转制,2017年11月完成公司制改制。哈焊所拥有多家全资及控股公司,分布于哈尔滨、北京、常州和青岛等地,其中哈焊所华通(常州)焊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22年在深交所上市。2022年12月,按照上级要求,哈焊所更名为“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有限公司”。
哈焊所现有员工1100多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各类专家30余人,研究员及高级工程师共120多人。拥有国内焊接领域唯一一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同时还拥有科技部特种材料及特种加工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焊接材料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级示范焊接技术生产力促进中心、国家级中小企业服务示范平台、机械工业高效优质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先进摩擦焊接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等一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创新及服务平台,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并支持国家高端装备发展的国家级战略科技力量。先后承担国家省市各类科研项目1100余项,解决了包括秦山核电站、三峡工程、09工程、西气东输工程、白鹤滩水电工程、大飞机航空发动机、时速600公里磁浮高铁等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重点型号的“卡脖子”焊接技术难题,取得各类科技成果奖项600多项,其中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各类国家奖21项,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及行业标准等180余项,为推动我国焊接技术发展、支撑高端装备制造做出了重大贡献。
哈焊所现已发展成焊接领域唯一一个集材料、工艺、装备、检测、服务为一体的、具有综合优势的大型高科技企业,研究与开发的方向包括高效优质焊接材料、激光焊接工艺与装备、摩擦焊工艺与装备、数字化智能化焊接自动化装备与产线、焊接前沿共性技术等。服务对象遍及全国各地,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界的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入新时代,哈焊所以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业焊接技术水平为己任,坚持“四个面向”,牢记“国之大者”,持续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以科技自立自强、打造焊接原创技术策源地为目标,支撑国家重大战略的落地实施,努力成为中国高端焊接产品的综合服务商,世界先进焊接技术的创新引领者。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沈阳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成立于1957年2月25日,是原机械工业部直属的事业单位,现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隶属国务院国资委管辖下的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铸造技术专业研究所,国家硕士研究生定点招收单位,国家工程硕博士校企联合培养试点单位,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辽宁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我国机械工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高端装备铸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铸造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世界铸造组织(WFO)造型材料委员会、压铸委员会、非铁合金委员会、铁基材料委员会,机械工业造型材料重要铸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均设在本公司。
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始建于1956年,隶属于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公益类央企集团,是中央企业中唯一以装备制造业基础共性技术研究为主业的单位,为我国重大科技攻关、重大工程建设、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公司是河南省首批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创新试点企业”,主要从事高端装备共性基础技术的研究及成果转化。历经60余年科技创新、改革发展和行业引领,形成了以齿轮传动、焊接材料与工艺、智能装备、精密铸锻四大专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
公司拥有新型钎焊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齿轮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33个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国家齿轮传动、机械强度与振动、新型钎焊材料和化学标样等行业的归口单位。累计获得科研成果及专利近千余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30余项,成功解决了三峡、葛洲坝、核电、海洋装备、航空航天等多项重大工程中的核心技术难题。
现有职工500余人,其正高级工程师54人,高级职称及以上人员200余人,有博士研究生20名,硕士研究生227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中原学者2人。拥有2个博士学位和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公司以高素质人才为立所之本,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动力,重视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依托自主创新推动机械制造业转型升级,通过做大做强产业,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始建于1953年,隶属于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是原国家机械工业部所属的八大综合工艺研究所,是国内材料表面工程领域成立时间最早、技术最为齐全的综合性研究机构。
70年来,经历几代材保人的努力,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围绕机械工业产品和国家重大工程对表面保护技术的迫切需求,开展摩擦磨损、腐蚀与防护等专业方向的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构成了应用基础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二翼一体”协同的专业结构模式;建立高端表面工程装备及再制造产业园区和先进表面工程材料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园区,形成了一个总部两个园区的新发展格局。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先后承担一大批国家、部、省、市重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国防军工科研项目等,取得科技成果7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50余项,制订了我国材料表面工程行业80%以上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机第一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原机械工业第一设计研究院)隶属于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1952年成立于北京,1970年因战备疏散迁址至安徽省蚌埠市;2012年8月总部搬迁至安徽省合肥市;2017年12月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迄今为止,主持和参与建设了国内外重大工程项目数千项。公司现有职工80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700余人,各类专业注册人员300多人次,各类资质近30项,业务领域涵盖工业工程、新能源环境工程和民用建筑工程等。
现有铸造、锻压、热处理、工业炉、非标设备、机械加工装配、焊接、表面处理等装备制造业基础共性技术和各类机械工程工艺以及建筑、结构、电气自动化、暖通、给排水、热能、动力、环保、总图、工程经济、建设监理等数十个专业领域。经过70多年的不断发展,中机一院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业,推动业务模式不断转型升级。目前已建立了完善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的整体规划设计能力,具备特种装备、非标产线、数字化系统的系统集成能力,致力于将整套智能制造建设模式在离散制造领域推广应用。中机一院现为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安徽分盟的秘书长单位,具有工信部认可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规范条件证书,具有智能制造成熟度评估师、数字化工程师培训资格,通过了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在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领域,已成为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商和系统集成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自所)创建于1954年,是原机械工业部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1999年转制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现隶属于国资委监管的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北自所总部和研发基地设在北京,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生产基地建在常州,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现有在岗职工1200余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900余人。拥有九个研究开发事业部、四个控股公司以及“制造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智能化系统集成应用体验验证中心”等5个国家级研发机构;依托有“国际仿生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15个国际、全国性行业组织;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国家批准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两个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点,已培养硕士研究生近300人;并编辑发行两本中文核心期刊《制造业自动化》和《液压与气动》。
自成立以来,北自所承担了多项国家攻关任务,完成制定300余项国家标准,取得科研成果600余项,为国家重大工程和企业的技术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台液压伺服喷漆机器人、我国第一座自动化立体仓库、我国第一台高能电子直线加速器、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RPII软件、我国首创的MIC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等高新产品。先后承接了三峡水利电站闸门启闭机电气控制系统项目,中车长江车辆系列ERP项目,潍柴动力发动机柔性数字化车间项目,西电集团西开装配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项目,珠海银隆模组组装及Pack线项目,安徽合力叉车自动化搬运、焊接和涂装生产线项目,平煤神马集团2.5万吨BOPA薄膜项目,五粮液集团智慧物流系统工程项目等数百项重大工程,为我国装备制造业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自所致力于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行业智能制造全面解决方案提供者,努力引领我国装备制造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北京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简称机电所)创建于1956年,是国务院国资委管辖的大型科技集团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的直属转制院所。
机电所长期致力于安全、高效、智能和绿色制造,承担着推动我国锻压及热处理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的责任和使命,主导千余项产业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成果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机械、冶金、能源等重要领域,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服务国家战略任务和重点工程、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目前从业人员600余名,拥有一支材料精密成形与热处理领域的工艺、模具、装备与生产线、工程自动化及系统集成等方向的国内一流技术开发队伍。具有080502材料学、080503材料加工工程两个专业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工作站。设立了多个国家级和行业技术创新研发中心,如 “精密成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清洁热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在山东、江苏、安徽、福建等全国范围内建设有多个产业化控股子公司、分公司和省级创新平台。设有试验工厂和科研孵化基地、CNAS检测实验室,具备ISO9001、ISO14001、IATF16949等认证资质。出版发行《塑性工程学报》《锻压技术》《材料热处理学报》《金属热处理》等4种中文核心技术刊物。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全国锻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相关行业学会、标委会的秘书处均设于本单位。机电所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18号,与清华大学等众多国内知名高校毗邻,科研学术氛围浓厚。
机电所创造了多项国家级成果,造就了一支强科技、精集成的队伍和务实守信、追求卓越的精神,为提高我国的锻压、热处理工艺水平,推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机寰宇认证检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机认检,CMCI)成立于2003年,总部位于北京,注册资本1.69亿元,是国务院国资委直属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二级中央企业。
中机认检目前有7家各级子公司及控股公司,具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认监委、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生态环境部等部委授权的检测资质30余项;经国家认监委指定,可开展6大类强制性产品(CCC)认证;经国家认监委批准,获得自愿性认证10大类、管理体系认证4大类以及服务认证中的批发业和零售业、保养和修理服务认证2大类资质。检测和认证服务涵盖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特种设备、航空器地面服务设备及军品等领域。此外,还完成了碳排放管理体系认证、温室气体核查认证和产品碳足迹认证等管理体系认证国家认监委体系认证备案;获得国家工信部的绿色制造评价机构资格,可为企业开展“双碳认证”、“绿色制造评价”(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绿色产品等)技术服务。
中机认检为客户提供“产品认证+体系认证+试验检测”一体化服务,为政府决策提供专业化、定制化技术咨询,为企业提供试验检测、智能升级、管理提升等一站式服务。
机科发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的控股公司,是以智能输送技术及其高端配套装备为核心的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面向智能制造、智能环保和智慧医疗领域,为客户提供以移动机器人和气力输送装备为核心的智能输送系统以及配套的智能装备和服务。
机科股份汇聚了专业领域的领军人才。现有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享受政府特贴专家1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机械总院集团杰出专家8人,获评全国劳动模范1人,央企劳动模范2人。
公司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改办“科改示范行动”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长期致力于我国智能输送装备及其配套智能装备的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培育工作。公司承担和参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04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等项目30余项,取得各类专利和技术成果百余项。拥有1个北京市技术中心和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项国家重点新产品、1项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和1项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
未来,机科股份将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行业优势,持续加大技术开发,满足客户对技术和产品的需求,成为一家引领行业技术发展的高科技企业。
雁栖湖基础制造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基础院”)是隶属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机械总院)的全资(控股)公司。基础院是中国机械总院为落实国家推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战略要求,整合集团三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三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在京创新资源,以及原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战略咨询服务、标准化服务、核安全评审服务、检测评价服务、测试装备研发服务等资源基础上,成立的一家装备制造业基础共性技术研究机构。基础院以提升装备制造产业基础高级化为使命,建设成为关键技术的攻坚者、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创新人才的培育者、国际交流的开拓者。主要业务包括标准化与检测服务;核电技术服务;高新技术与装备研发;战略咨询服务;机电产品贸易等。
基础院建有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先进制造工艺及关键零部件),承担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4个,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19个,有国家级创新与服务平台7个,省部级创新与服务平台2个,省部级质检中心2个,省部级创新中心及重点实验室5个,学会、协会等组织4个。基础院有4个集团级创新团队:核心零部件可靠性评价与标准研究创新团队、齿轮测试技术与装备创新团队、核电可靠性技术创新团队、制造强国与产业基础研究创新团队。现有全日制学生3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8人,博士研究生15人。 第五支人才队伍奋战在科研一线,已成为支撑基础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人才保障力量。
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机械总院是国资委监管的中央直属科技型企业集团。
轻量化院下设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所、装备制造技术研究所、轻合金成形技术研究所、数字化制造技术研究所、检测评价中心、烟台分公司、德州分公司、中机新材料研究院(郑州)等10个研发实体,拥有国家轻量化材料成形技术及装备创新中心,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发展目标是汇聚国际高端人才,建立轻量化材料、成形工艺与装备设计、研发、试验、检测、中试一体化创新生态体系,成为世界一流的轻量化材料及成形制造技术与装备创新机构。
拥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近十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项,中国专利金奖2项;省部级奖项25项,授权发明专利212件,发表SCI、EI论文111篇,出版主编/参编著作10部。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江苏分院有限公司是中央直属科技型企业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直管的全资子公司,是集自主研发、开放服务、产业孵化和人才培养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
分院秉承集团公益性科研类央企属性,定位为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科创发展战略需求的区域性新型研发机构,围绕制造业智能、绿色发展趋势,聚焦特色技术方向,构建高端平台,研发先进技术,广泛服务行业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海西(福建)分院有限公司2012年12月注册成立,位于三明市沙县区金沙园科技开发区,是一家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型央企,是中国机械总院、福建省政府和三明市政府三方合作共建、院地优势互补的重要成果,成为地方引进大院大所,汇聚创新资源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的成功典范。海西分院创建了7个省部级创新平台,聚焦“专精特新”四个产业发展方向,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和国产替代,已形成专用数控机床、超精密数控机床、激光特种加工装备、新材料板块及自动化装备等5个高层次专业团队,核心技术人才100余人,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技项目50余项,攻克了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其中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光学元件超精密磨抛装备”项目填补了国内重点领域超精密机床的空白,综合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及国内领先地位,主要精度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自主研制的石墨专用数控机床,行业细分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激光切割装备进入行业第一方阵,飞秒激光、激光除锈等产品进入高端激光市场;中机铸材建成国内首台套铸造水玻璃废砂循环再生线,破解了废砂回收利用的关键技术难题。海西分院将立足三明,辐射全省、全国,不断引领行业技术进步,打造国内一流的原创技术策源地,助力中国制造业创新发展。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青岛分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分院”)成立于2013年12月,是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先后取得了高新技术企业、青岛市“专精特新”企业、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胶州市全员创新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2年度山东省“瞪羚”企业等称号;申报通过了三级军工保密、ISO9001质量/环境/安全认证、国家军用标准GJB9001C-2017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资质;建设成立了青岛高功率固体激光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市科普示范基地、青岛市金属表面微合金化专家工作站、青岛胶州市中小微企业标准化服务中心、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齿轮行业分中心、青岛市高端动力传动装备专家工作站、青岛市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
青岛分院以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技术研发和行业服务能力为依托,整合院内外装备、技术、专家资源、及试验验证设施等资源,致力于装备制造业,在先进制造工艺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汽车和工程机械检测、绿色表面改性应用技术等领域开展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创新、研究、开发和应用。主营业务为:高端工程机械传动装置、海工装备、能源开采钻井驱动装置、高速齿轮箱、高效汽轮机、非标传动产品开发及工业母机数控机床功能部件。
工研资本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工研资本”)是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机械总院”)的全资子公司,是中国机械总院唯一的投融资平台,主要从事战略直投、并购重组、基金管理、投资咨询等业务。
工研资本依托中国机械总院雄厚技术行业背景,践行“双本结合”与“双轮驱动”战略,聚焦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深刻挖掘高端制造装备、新型工程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专、精、特”制造企业,坚持“市场化运作、专业化运营、稳健化经营、协同化发展”,以技术赋能型投资为特色,服务企业不同阶段发展需求,与企业共同成长,打造先进制造业专业化融投平台。
2021年,工研资本在直投智能物流、先进装备的基础上,正式投身私募股权基金领域,组建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子基金——工研华资汇铸(青岛)制造业转型升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规模18.5亿元。基金依托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等支持,凭借工研资本丰富的管理经验,最大程度发挥产业链投资的优势,助力集团打造现代特色产业链“链长”,并为出资人创造最安全和最优化的收益。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宁波智能机床研究院(以下简称“宁波机床院”)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型企业—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位于象山县大目湾,占地面积178亩,拥有办公大楼、研究所、中试车间、国际交流中心以及500余套人才公寓。公司围绕国家重大需求,以核心功能部件及专精特机床装备为主业,开展数字赋能设计、关键工程材料、先进制造技术、高端数控机床四个方向的技术研究,着力打造自主可控的核心功能部件、专精特新机床、先进制造装备、关键工程材料、智能制造与检测五大业务板块,现已获批科改示范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数控机床主轴、滚珠丝杠、直线导轨“一条龙”应用示范推进机构,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机械工业滚动功能部件创新中心等科研创新平台16项。
公司现有科研人员230余人,其中:高级及以上职称24名,博士(后)21人,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例超过85%;承担国家、省、市各级项目33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专著1部;申请专利250余件,已授权专利135件;发布标准40项,其中国家标准13项,团队标准27项;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25项;完成科技成果10项,整体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宁波机床院组建多个专业化实验室,现有各类试验设备与检验检测仪器150余台套。积极推动成果高效转化,目前已服务中车、中铁装备等国内企业超过350家,涉及盾构、轨道交通、核电、风电、高档数控机床等多个产业,支撑我国基础制造高级化。
结合制造强国战略实施,宁波机床院以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装备制造业应用技术研究机构为发展目标,为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战略布局提供技术研发、技术服务、产业孵化、人才引育等全链条、综合性支撑,逐步发展成为先进技术引领者、转型升级助推者、卓越企业培育者、科学发展支撑者。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云南分院有限公司创建于1977年11月,是中国机械总院集团下属二级单位,中央驻滇科研院所。主要开展机械设计与制造、精密测试、工业自动化、工业软件与协同制造、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等研究;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研发、设计,机械产品全面性能试验、检测及司法鉴定;承担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可行性论证、项目规划、施工设计,工业园区设计;提供定制及成套专用设备设计、工艺、生产线整体解决方案;开展智能制造技术、制造业信息技术、“两化融合”技术研究及应用,工业园区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咨询服务。
按照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布局要求,云南院紧密结合行业发展和区域发展需求,紧抓战略机遇期,凝炼学科、优化结构,引培了一批技术复合型、工程背景丰富的研究与应用人才,形成了数控机床及高端装备、机床及精密机械试验研究、工业机器人与智能产线、工业软件与制造业信息化、园区及区域战略规划等五个创新团队。承担数十项国家支撑、国家重点研发及省级重大科技计划项目。
山西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公益类中央大型科技企业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机械总院)的二级单位,始建于1958年,原为山西省属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隶属于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省属科研院所转企改制工作要求,2017年10月与中国机械总院接洽,2018年11月16日经省政府晋政函〔2018〕141号文件批复,同意山西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整体划转至中国机械总院,2020年5月12日完成工商注册,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主要从事高精度互感器系列产品、电测量用仪器仪表、电力互感器、电力计量器具、实验室设备、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研制开发生产;检验检测、司法鉴定,特种设备、安全生产检验检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计量技术、标准化与知识产权服务,安全咨询、信息技术咨询、科技中介服务,业务培训;机电行业信息服务。
60多年来,累计获得各类奖项150项,其中国家级奖项3项,省部级奖项67项;获国家专利109项,其中发明17项,实用新型89项,外观设计3项,为山西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下设综合管理部、科技产业部、财务管理部、党群工作部4个职能部门,山西互感器电测设备有限公司、山西省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有限公司2个子企业,情报信息中心、后勤管理服务中心、制造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山西分中心(在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先进制造工艺及关键零部件)先进制造标准研究中心(在建)4个直属机构。
建有省级科研平台4个: 1.山西省科技厅省属科研院所“机电一体化中试基地”; 2.山西省科技厅省属科研院所“机电一体化技术开发实验室”; 3.山西省科技厅“山西省互感器及电测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山西省经信委“山西省互感器电测设备行业技术中心”。
服务平台2个: 1、机械工业理化检验人员技术培训和能力评价委员会山西省培训办公室; 2、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学会山西省NDT人员培训中心。
目前正依托中国机械总院装备制造业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奋力拓展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新业务,充分发挥中国机械总院在山西的桥头堡作用,加速科技创新、产业孵化、成果转化,为山西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奉献力量,为打造“百年科技研发集团”,助力实现装备制造强国梦而不懈奋斗!